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 学时:128学时 讲课学时:128学时
总 学分:8学分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 必修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对象:大学一、二年级全校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
参考教材:林少娜,郑李茹主编.《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9年.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
乒乓球课程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子课程之一。乒乓球运动是由两名或两对选手分别站在球台的两端,在球台中间隔放一个球网的球台上,用手中的球拍把对方打过来的击中本方球台的球,还击到对方的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通过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神经系统灵活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课程的目的
1.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和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通过对乒乓球技、战术的学习以及对乒乓球竞赛规则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学生正确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提高欣赏高水平乒乓球比赛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使乒乓球运动成为学生日常锻炼身体的一种重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乒乓球运动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乒乓球运动最基本的专项运动技能;增强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学会利用乒乓球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优良品质。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
教学内容:(1)体育的功能,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方法和我?!按笱逯式】当曜疾馐浴狈桨赣敕椒?。(2)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及自我医务监督。(4)个人健身计划制定原则与方法及身体健康自我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1)对体育的功能、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的认识和理解。(2)对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的理解。(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4)对个人健身计划制定原则与方法基本概念与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与方法对促进个人健身锻炼的实际意义。(2)如何在个人健身锻炼中依照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进行锻炼。(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的实际运用方法。(4)个人健身计划书写基本格式与及个性化的编写内容。
教学要求:理解
学时分配:8学时,每学期2学时。
2.专项理论
教学内容: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乒乓球身体锻炼方法,一般身体素质和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的锻炼要求。
教学重点:乒乓球基本技能和乒乓球专项身体锻炼方法。
教学难点:乒乓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难度较大的乒乓球专项技能。
教学要求:掌握、会正确操作。
学时分配:8学时,每学期2学时。
3.专项实践
A.基础班
教学内容:
(1)基本技术
①握拍法:直握拍、横握拍;②站位与准备姿势;③基本步法:单步、跨步、跳步;④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正、反手平击发球和接发球、正、反手发急上旋球和接发球、正、反手发急下旋球和接发球;⑤推挡球(拨球)技术:挡球、平推(拨)球、快推(拨)球、加力推(拨)球;⑥搓球技术:正、反手慢搓与快搓;⑦攻球技术:正手近台攻球、正手中远台攻球;⑧组合技术动作:左推(拨)右攻。
(2)基本战术
①接发球战术;②对攻战术;③搓攻战术;④单打比赛、双打比赛。
(3)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重点:乒乓球发球与接发球、推挡和正手近台攻球基本技术。
教学难点:乒乓球基本技术组合运用,战术意识和能力;基本身体素质的提高。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操作及应用。
学时分配:96学时。第1、3学期,每学期20学时;第2、4学期,每学期28学时。
B.提高班
教学内容:
(1)基本技术
①基本步法:单步、换步、跨步、跳步、交叉步;②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正反手发台内球与接发球、正反手发出台球与接发球),正手发奔球与接发球、正反手发侧旋、侧上旋、侧下旋球与接发球,半高抛发球与接发球、高抛发球与接发球、砍式发球与接发球;③推(拨)挡球技术:快推(拨)球、加力推(拨)球、减力挡;④搓球技术:搓转与不转球;⑤削球技术;⑥攻球技术:正手近台攻球、正手中远台攻球、正反手拉球、反手弹拨、侧身攻球,正手台内挑打;⑦弧圈球技术:正手前冲弧圈球、正手高吊弧圈球;⑧“大三角”与“小三角” 落点控制球。
(2)基本战术
①发球抢攻;②压制反手位与突击正手位;③搓攻战术;④发中路球与中路突击;⑤单打比赛、双打比赛。
(3)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重点:接发球技术;攻球技术。
教学难点:提高控制球的能力,比赛战术意识和实战能力培养;基本身体素质的提高。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操作及应用。
学时分配:96学时。第1、3学期,每学期20学时;第2、4学期,每学期28学时。
4.速度滑冰
教学内容:(1)速度滑冰简介、锻炼价值及其注意事项。(2)学穿冰鞋,滑冰基本站立姿势介绍,失掉重心后的自我?;?。(3)滑冰小步走,左右脚蹬冰直线滑行,减速和停止基本技术,弯道滑冰技术。(4)速度滑冰完整技术(直道技术、弯道技术、起跑技术和冲刺技术)。
教学重点:速度滑冰直道技术、弯道技术、起跑技术和冲刺技术的掌握。
教学难点:直道技术与弯道技术的有效衔接。
教学要求:掌握、会正确操作。
学时分配:16学时。第1、3学期,每学期8学时。
(二)学时分配表
乒乓球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学 年
|
一
|
二
|
学 期
|
1
|
2
|
3
|
4
|
基础理论
|
2
|
2
|
2
|
2
|
专项理论
|
2
|
2
|
2
|
2
|
专项实践
|
20
|
28
|
20
|
28
|
速度滑冰
|
8
|
|
8
|
|
合 计
|
32
|
32
|
32
|
32
|